在城市的运转体系中,供水系统如同“生命线”,维系着居民生活、商业活动与城市发展。然而,随着城市规模扩张与环境变化,供水管网面临漏损、压力不均、水质保障难等挑战。从管网维护到水质保障,一系列创新实践正成为破解供水难题的关键力量。

一、传统供水模式的业务挑战
城市供水长期受困于多重难题。人工检测难以适应高速发展需求,依赖人工听音判断漏损,面对复杂地下结构、大流水量等场景,效率低且漏检风险高,培养专业探漏人员成本高、周期长。地势地貌也造成困扰,高海拔区域因自然水压衰减形成低压区,强制提升压力又会埋下爆管隐患。
同时,全局管网压力管控能力缺失,监测密度低导致调度人员难以及时调整运行方案,无法有效降低漏损、减少爆管。供水管网漏损率居高不下,水资源浪费严重,距离国家“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的目标,仍有部分区域存在差距 。

二、供水管网监测系统的创新破局
面对困境,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应运而生,构建起从监测到决策的完整体系。
(一)智能监测终端:全域感知的“神经末梢”
智能监测仪等设备组成城市生命线监测网,智能井盖传感器、智能水质监测仪、智能压力监测仪等各司其职。它们如同散布在供水管网的“神经末梢”,对管网流量、压力、水质,以及漏失声波、井盖状态等数据实时采集,从饮水源地、自来水厂到供水用户端,全流程覆盖监测,为供水安全筑牢第一道防线。
(二)全流程保障:从源头到龙头的闭环管理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覆盖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全环节,对饮水源地水质监测把关,在自来水厂保障制水质量,借助管网监测、加压泵站调控维持压力平衡,通过二供设施保障高层供水,让每一滴水从源头到用户龙头,都处于实时监控与保护中,实现水质、水压双保障。
三、创新实践的价值与未来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的落地,有效破解传统难题。漏损监测更精准,降低人工探漏依赖;压力调控更智能,平衡高低地势区域水压,减少爆管风险;数据融合让管网运行可视化、可预测,助力漏损率控制向国家目标迈进。
未来,随着技术迭代,智慧供水将持续升级,进一步提升供水韧性。从保障城市基本供水,到追求更高效、更绿色的供水生态,创新实践将不断书写供水新篇,守护城市“生命线”的每一次脉动,让居民用水更安心,城市发展更从容。
相关阅读:
地埋式积水监测仪有哪些技术特点?
城市地下燃气管网泄漏监测预警方案
智能井盖传感器如何实现异动实时预警?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何支持老旧小区升级改造
如何应用智能压力监测仪实现多场景压力监测?
智能水质监测仪在智慧水利中的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