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通过城市生命线智能监测仪,构建城市生命线监测感知网及运行监测系统,形成监测感知“一张网”,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和风险识别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井盖“失踪”?智能井盖传感器“锁住”脚下安全陷阱

2025-11-07

城市道路下方密布着电力、通信、给排水等各类管线,井盖作为连接地下与地面的节点,其安全状态与市民出行安全与城市运行秩序紧密关联。但是,目前井盖管理依旧面临"发现难、处置慢、预防弱"的困境,井盖移位、破损、被盗等问题引发的坠井事故频发。WITBEE®万宾科技®智能井盖传感器EN100-C则实现了井盖状态实时感知与风险预警,“锁住”人们脚下的安全陷井。

2025-11-07_144648.jpg

一、功能定位

智能井盖传感器的功能在于对井盖的运行状态、地理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它结合通信与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快速捕捉井盖的细微变化,并在监测到异常时自动上报系统。相较于被动式管理方式,当井盖出现移位、倾斜、震动或开启等情况时,传感器会在数秒内完成识别与预警信号上传。这样的实时性与自动化特点,极大提升了巡检效率与安全保障水平。

因此,与以往主要用于防盗的井盖报警装置不同,智能井盖传感器的设计目标更加全面,它不仅关注井盖是否被盗或破坏,更有助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体系。当井盖受到外力影响产生位移或翻转时,传感器立即触发报警信号,自动上传至云端平台供管理部门调阅分析。这种防控模式,提高了城市运行的安全性与交通的顺畅。

2025-11-07_144804.jpg

二、应用实践

通过智能井盖传感器的部署,城市管理人员能够在监控平台上实时掌握数千个井盖的运行状态,无论是位置偏移、井盖开启,它都会以数字化方式呈现。与以往依靠人工巡查、逐个记录的方式相比,这种实时巡检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不再需要对全部井盖进行重复巡查,而是根据传感器发出的异常预警信息,前往具体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置,使维护工作更加科学和精确。

智能井盖传感器的应用也促进了多部门的协同管理。系统平台支持市政、水务、电力、通信等相关部门共同接入,通过统一的监测界面实现信息同步。当井盖异常报警时,不同部门可在第一时间查看相关数据和位置信息。这样的信息共享机制减少了重复处置与部门间的沟通延迟,不仅提升了事件处理的时效性,也使得城市生命线设施的运行更加安全与透明。

智能井盖传感器以数据化、智能化的方式,让行人脚下的每一步都走得更踏实、更安心。


相关阅读: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以感知为基础,助力大坝管理数字化

提前预警、精准调控!能温度监测仪让城市供暖更高效

房屋建筑安全评估与风险排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超声波监测技术的应用在供水场景中有哪些优势?

智能视觉形变仪如何“一眼看穿”桥梁隐患?

未雨绸缪!地埋式积水监测仪实现内涝风险精准预警

产品推荐

更多>
  • 雷达水位监测仪
    EN200-D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地埋式积水监测仪
    EN200-C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雷达超声流量计
    EN202-RDU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智能结构诊断器
    EN300-G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可燃气体监测仪
    EN500-CG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智能气体监测仪
    EN501-MGA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雨量监测站
    EN701-RMS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遥测终端机
    EN402-VR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多通道振弦采集仪
    EN402-VR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LoRa边缘计算网关
    EN402-LR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总部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软件园三期F05栋6层

企业热线:400-816-3116

业务咨询:159 5921 7190 (微信同号)

  • 扫码获取方案

  • 扫码关注抖音

© - 厦门万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00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