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水位测量依赖人工下杆、读数、记录,但在暴雨洪水等突发状况下,可能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增加了洪涝灾害肆虐的风险。如今,超声波、水压式、浮子式等自动化监测设备不断普及,提高了监测和预警的效率。但一些设备在实际运行中要与水体直接接触,长期浸泡易受腐蚀、淤积、藻类附着等影响,从而存在数据稳定性不足等情况。
因此,非接触式河湖水位监测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换道超车”。它的核心优势在于——传感器不必直接接触水面,而是利用毫米波雷达水位监测技术实时测算水位变化。这种方式天然免疫了水面漂浮物的缠绕,也避免了其与水的长期摩擦与腐蚀,使得长期运行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一、在自然水体中的监测要求
河流和湖泊的水位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降雨、上游来水量、潮汐、水库调度、甚至是季节性蒸发与补给。与水库或渠道不同,自然水体水面宽广、波动频繁,水位变化幅度大且不可预测,这对监测设备提出了几个要求:
1.实时性和连续性
暴雨过程中,水位可能在数小时内快速上涨几十厘米甚至数米,数据延迟可能直接影响防洪调度。因此需要支持高频率采样和即时传输,满足城市生命线的高标准需求。
2.适应性
自然河湖环境多变,夏季暴晒、冬季结冰、春秋风浪,设备需要在-40℃到60℃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同时抵御高湿、盐雾、泥沙冲击等侵蚀。
3.数据的精准性
自然水体波浪频繁,水位测量容易受表面波干扰。因此,设备监测过程既要精准,也要稳定。

二、雷达水位监测仪的设计思路
WITBEE®万宾科技®的EN200-D雷达水位监测仪的设计思路很直接:用非接触的方式实现长期、精准、在线的水位监测,同时内置预警机制。它采用雷达测距技术掌握实时水位。这种方法不依赖于水质透明度,也不怕漂浮物和藻类阻挡。与传统接触式设备相比,它没有水下传感器,因此不受腐蚀、不怕泥沙淤积、不存在漂浮物缠绕导致的数据失真。而且它支持在线监测,可以按照设定的采样间隔自动测量并上传数据。对于河湖水文站、城市防汛系统来说,这意味着决策者能够实现更及时的应对。
雷达水位监测仪内置的水位异动预警功能,把监测从“静态记录”提升到“主动告警”。运维人员可以设定水位阈值或变化率阈值。例如,若水位上涨超过设定值或绝对水位超过警戒高度,监测仪会立即发送报警信息到指挥中心。这种异动监测和预警模式对于应对短时暴雨、山洪暴发、潮水倒灌等突发状况更关键,可以为防洪调度预留更多时间。
雷达水位监测仪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防汛、水资源调度与环境管理的效率升级,让水位数据收集、异常波动预警形成标准化流程,为智慧水利监测网络的完整性提供了关键感知支撑。
相关阅读:
水生态环境安全谁来守护?
综合管廊本体结构包括哪些?有什么结构安全监测手段?
井盖的基础性功能以及智能井盖的应用价值
广告牌倾斜真的“无药可医”吗?
燃气管网常见监测手段及设备
什么是桥梁轻量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