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道路交通负荷持续增大,桥梁作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超过30%的桥梁已进入“老龄期”,超载、撞击、自然灾害等多重风险交织,桥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23年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推进公路桥梁结构监测系统建设”,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桥梁健康监测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桥梁安全面临多重挑战,智能监测势在必行
随着城市发展,桥梁结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老龄化严重:全国超过30%的桥梁服役超过30年,材料老化、结构损伤问题凸显
(2)超负荷运行:交通流量大幅增长,重载车辆频繁通行,加速桥梁结构疲劳
(3)自然灾害威胁: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桥梁结构造成严重威胁
(4)人为因素影响:车辆撞击、船舶碰撞、不当施工等外力损伤难以预防
(5)监测手段落后: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周期长,难以及时发现隐患

二、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
万宾科技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构建 “感知设备 + 传输网络 + 管理平台” 一体化方案,实现桥梁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1. 结构状态监测:捕捉微小隐患,守护桥梁 “骨架”
(1)结构变形监测:采用 GNSS
监测一体机、智能位移传感器,实时捕捉桥梁主梁、桥墩的位移(精度达毫米级)与沉降,当变形超标准规定的安全阈值时,立即触发预警,防范支座脱空、基础失稳等风险;
(2)裂缝与应力监测:智能裂缝传感器嵌入桥梁关键部位,实时记录裂缝宽度变化,配合应变传感器监测主梁、桥墩受力状态,避免因结构应力集中导致裂缝扩大;
(3)特殊结构监测:针对斜拉桥、悬索桥的拉索,通过智能索力监测设备,实时追踪拉索张力变化,防范拉索松弛或断裂,契合标准对 “复杂结构桥梁重点监测”
的要求。
2. 外部荷载监测:抵御外力冲击,筑牢 “防护网”
(1)车辆荷载监测:通过智能称重与视频识别设备,实时监测桥面车辆总重、轴重,当超载超标准规定的 1.5
倍设计荷载时,立即联动交通部门拦截,避免支座、主梁损伤;
(2)车船撞击监测:加速度传感器与视觉监测设备协同,捕捉车船撞击桥梁下部结构的瞬间动态,按标准要求分级报警,为后续结构损伤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3)基础冲刷监测:雷达水位计与流速仪监测桥梁周边河道水位、水流速度,当冲刷深度超设计值的 0.7
倍(标准二级风险阈值)时,推送预警信息,提醒开展桥墩防护。
3. 气象与环境监测:应对极端条件,降低环境影响
(1)气象监测:多功能气象站实时采集风速、风向、降雨量、桥面温度,当风速超 25m/s(标准一级风风险)或桥面温度低于
0℃(结冰风险)时,立即预警,协助管控桥面交通;
(2)钢结构防护监测:智能温湿度传感器监测桥梁钢结构内部温湿度,当湿度超 60%(标准腐蚀风险阈值)时,提醒开展防腐维护,延长结构寿命。

三、三大核心优势,让桥梁监测更智能
1. 精准度更高:毫米级感知,隐患早发现
万宾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MEMS 传感、毫米波雷达等核心技术,监测精度远超传统方式 —— 如 GNSS 设备位移精度达 ±2.5mm,可捕捉桥梁日均
0.1mm 的微小变形,比人工巡查提前 3-6 个月发现结构隐患,确保按标准要求 “早识别、早干预”。
2. 可靠性更强:极端环境适配,稳定不中断
设备按工业级标准设计,具备防水、防腐、防爆、耐高低温(-40℃~80℃)性能,在地下潮湿、桥面高温、台风暴雨等复杂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设备在线率超
95%,满足标准 “监测系统 7×24 小时持续运行” 的要求。
3. 部署更灵活:极简安装,适配多场景
针对不同类型桥梁(梁式桥、斜拉桥、历史古桥),万宾设备采用微型一体化设计,安装时无需大规模破坏桥面结构,3-5 分钟即可完成单点位部署;支持
4G/5G、LoRa 等多种通信方式,在偏远山区或信号薄弱区域也能稳定传输数据,适配标准 “不同场景监测布点” 的灵活要求。
桥梁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一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用科技为每一座桥梁装上 “智慧大脑”,让城市交通更安全、更可靠,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
相关阅读:
排水管网监测系统如何解决排水能力不足与积水问题
雷达水位监测仪监测的对象是什么?
可燃气体监测仪在燃气管网自动化监测过程中的作用
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桥梁健康体检中的优势
智慧交通:如何实现隧道监测、管理智能化?
水库大坝的“智”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