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隧道等被统称为城市“生命线”的基础设施,其安全运行对于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维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频发的地下管网爆炸、地面塌陷、老旧燃气泄漏等事故不断敲响警钟。城市生命线创新工程的提出和推进为此带来转折,使得其监测和管理越来越趋向智能化、智慧化、实时化等。

一、城市生命线工程背景
202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在浙江省、安徽省及北京市海淀区、辽宁省沈阳市等22个市(区)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工作。并于2023年5月12日表示,将在深入推进试点和总结推广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也再次强调,全面排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WITBEE®万宾科技®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将“看不见的风险”可视化,并通过技术赋能实现风险防控的前置化、主动化和智能化。面对各个城市生命线设施存在数据不全、腐蚀老化、维护难度大的问题,它不仅可以实时感知其安全状况,还能建立动态数据库,辅助城市进行风险评估和科学改造规划。


二、城市生命线监管模式“升级”
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势体现在管理模式上,从“定期+经验”的被动巡检模式,转向“实时+数据”的主动防控机制。它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供水、供气、排水、交通等关键生命线系统的全天候实时感知与动态评估。例如,在城市燃气管网中可以实时监测压力、流量、甲烷气体等参数,出现异常数据的第一时间可以立即通知管理人员。过去那种凭借经验做决策的情况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基于数据驱动的科学治理模式。
以往运维工作依赖固定频率巡检或人工报修,费时费力又容易遗漏。而现在,运维部门可以依据系统实时反馈的信息开展“按需体检”,针对运行状态异常的设备和管段实施精准检修,实现了人力、物资、时间的最优配置,提升了运维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打破了过去基础设施“看不见、管不清、处置慢”的被动格局,为城市注入了“感知的神经”,让“生命线”成为城市健康运行的强力支撑。
相关阅读:
热力管网监测系统:为城市热力管网安装“智慧大脑”
智能水质监测仪:守住入河入海排污口第一道防线
智能倾角传感器—实现户外高空广告牌“一网统管”
暴雨季、车轮下、地陷中:如何 24 小时守护城市脚底下的安全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如何用创新技术提升大坝安全保障能力
可燃气体监测仪—地下管网的 “安全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