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通过城市生命线智能监测仪,构建城市生命线监测感知网及运行监测系统,形成监测感知“一张网”,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和风险识别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榕江强降雨三天降下46个西湖,加强城市“里子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2025-06-30

2025年6月,贵州省榕江县遭遇的特大洪水,犹如一面高悬的明镜,映照出城市内涝治理的紧迫课题。短短三天,相当于46个西湖(6.63亿立方米)的降水倾盆而下,让这座因“村超”足球赛事而声名鹊起的县城瞬间沦为泽国。灾害导致6人不幸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这场极端天气事件,既是气候变化加剧的严峻警示,更无情地暴露了城市地下管网、防洪排涝等“里子工程”的脆弱性,以及预警响应体系的短板。要破解“城市看海”困局,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固本培元,夯实地下基础设施的“里子工程”,筑牢城市韧性的根基;也要擦亮“智慧之眼”,构建精准高效的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

榕江强降雨三天降下46个西湖,加强城市“里子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一、地下“里子工程”:筑牢城市韧性的根基

榕江洪灾中,常驰广场负一楼半小时内被洪水吞噬的场景,成为城市排水系统代际差距与能力不足的缩影。我国众多城市,尤其是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排水管网设计标准普遍偏低,多采用5-10年一遇的标准。然而,此次榕江遭遇的却是“百年一遇”甚至更高量级的极端降雨。具体而言,榕江老城区排水管径普遍仅有0.8米左右,其设计排水能力通常约为1小时应对30毫米降雨。而灾害发生时,局部地区1小时雨强峰值高达58毫米,远超管网承载极限,导致雨水无法及时外排,甚至出现倒灌街道的险情。“小血管”难以承载“大洪流”,是造成城市严重内涝的直接硬件瓶颈。

因此,系统性加强城市“里子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1、构建“深空间+浅层管网”的立体排水体系

单一依赖浅层管网已难以应对超标准降雨。亟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如巴黎长达2000公里的深隧排水系统、东京深达50米、直径10.6米、总长6.4公里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巨型排水隧道),在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深层调蓄隧道、大型地下雨水调蓄池等设施。对于榕江这样的县城,虽不必强求巨型工程,但可在关键低洼地带、汇水节点预置模块化、可快速部署的地下或半地下临时蓄水设施,有效延缓洪水漫溢速度,为应急响应争取宝贵时间。

2、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老旧城区普遍存在的雨污管网混错接问题(榕江部分区域混错接率或高达30%),严重削弱了系统的排涝能力。雨水、污水“同流合污”不仅污染环境,更在暴雨时挤占宝贵的排水通道。必须加速实施分质排放系统建设,实现“雨水入河、污水进厂”,释放管网的最大排水潜力。这是提升现有系统效能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实施管网扩容与提标改造

针对老城区严重滞后的管网,有计划地实施扩容(增大管径)和提标(提高设计重现期标准)工程,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源头增加雨水渗透、滞蓄能力,减轻管网末端压力。

榕江强降雨三天降下46个西湖,加强城市“里子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二、智慧监测预警:擦亮防汛的“科技之眼”

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依靠传统经验和被动响应已远远不够。科技赋能是提升防汛减灾主动性和精准性的核心路径:

1、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

地面物联感知: 在城区低洼易涝点、下穿立交桥、地下车库入口、关键河道断面、排水泵站等部署物联网水位计、流量计、雨量计等传感器,实现关键水文数据的分钟级甚至秒级实时采集与传输。

空中无人机巡查: 利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或激光雷达快速巡查河道堤防险情、积水范围、管网溢流口情况,提供直观、动态的现场信息。

天基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上游流域降雨云团移动、水库蓄水状态、大范围地表淹没情况,提供宏观预警信息。

2、打造“预测-研判-响应”智能闭环:

精准预测模型: 基于高精度地形数据(如无人机航测)、管网BIM模型、历史水文气象数据,构建城市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如IFMS/URBAN, SWMM等)。通过实时接入监测数据,动态模拟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洪水演进路径、淹没深度和范围,预测洪峰到达时间与量级。榕江若能在汛前利用此类模型反复模拟“三江汇流”等最不利场景,将极大提升预案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智能研判与决策支持: 将模型预测结果、实时监测数据与应急预案库、风险地图、人口经济分布图等叠加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决策者快速研判风险等级、影响范围和重点防御区域,生成最优的工程调度(如泵站启停、闸门开度)和应急响应方案。

分钟级应急处置: 借鉴重庆等地的经验,将预警信息与应急响应指令通过智能化平台直接联动推送至一线抢险人员、泵站值守人员、社区网格员等责任人,实现从预警到处置的无缝衔接,将响应时间压缩至分钟级。例如,自动启动低洼地区泵站强排、关闭易倒灌闸门、发布交通管制信息等。

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 预警信息的价值在于触达并驱动行动。必须利用多渠道(短信、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社区喇叭、户外显示屏等)、多方式(靶向推送至高风险区域居民手机、责任人专用终端),确保预警信息精准、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知晓和行动的个人与单位,避免信息链条在末端断裂失效。

榕江“46个西湖”的沉重洗礼,是一次代价高昂却意义深远的城市防汛能力“压力测试”。它警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极端天气挑战,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唯有坚持“软硬兼施”:在地下,以“里子工程”的钢筋铁骨筑牢城市生命线的根基;在空中,以“智慧之眼”编织全天候无死角的感知预警网络;在管理层面,以系统思维构建涵盖规划、应急、维护、共治的韧性管理体系。这是一场关乎城市安全底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持久战。只有将“看不见”的地下工程、“看得见”的科技力量与“用得上”的管理智慧深度融合,才能真正驯服肆虐的洪魔,让城市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守护好每一位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安宁。


相关阅读:

《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政策解读

热力管网漏损有哪些监测手段?

智能加速度监测仪在桥梁养护中有什么应用价值?

城市生命线涉及哪些领域,如何监测预警?

什么叫排污口?排污口是怎么定义的?

《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政策解读

产品推荐

更多>
  • 雷达水位监测仪
    EN200-D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地埋式积水监测仪
    EN200-C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雷达超声流量计
    EN202-RDU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智能结构诊断器
    EN300-G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可燃气体监测仪
    EN500-CG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智能气体监测仪
    EN501-MGA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智能倾角传感器
    EN302-AMB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结构健康监测仪
    EN301-GNA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智能气体传感器
    EN100-C-GF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 智能气体传感器
    EN100-C-GD

    获取报价
    x

    提交表单

    *
    *
    *

总部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软件园三期F05栋6层

企业热线:400-816-3116

业务咨询:159 5921 7190 (微信同号)

  • 扫码获取方案

  • 扫码关注抖音

© - 厦门万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00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