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供水、燃气、供热、桥梁、建筑、隧道、综合管廊、河湖等,作为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构建起城市运行的基本框架,支撑着城市的正常有序发展。这些基础设施如同人体的骨骼、血管与神经系统,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一、城市生命线的价值
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如同城市生命体的 “骨骼与脉络”,各系统既独立履行功能,又通过多维协同构建起城市运行的底层支撑。
桥梁与隧道: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 “主动脉”,通过空间贯通性保障人流、物流的高效运转;
排水与供水管网:构成城市水资源循环的 “新陈代谢系统”,前者防涝排渍,后者保障生活生产用水供给;
燃气与供热系统:扮演城市能源供应的 “动力枢纽”,以持续稳定的能源输出支撑居民生活与社会运转;
综合管廊:定位为城市地下空间的 “智慧血管网络”,通过集约化部署提升管线管理效率与安全等级;
房屋建筑:作为城市功能的 “实体载体”,既承载居住、商业等实用功能,也沉淀着城市的文化记忆;
河湖水体:发挥城市生态的 “调节中枢” 作用,在气候改善、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不可或缺。
这些设施通过系统性耦合形成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关联网络,WITBEE®万宾科技®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通过“一张图”帮助监管单位实现了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状况的实时感知、分析、预警等,确保城市运行获得更主动、更智能的安全保障。

二、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
1. 排水系统
(1)水位与流量实时监测:实时监测排水管网、泵站、易涝点的水位与流量,掌握排水系统运行负荷和内涝风险;(2)内涝风险预警:结合气象预报与实时监测数据,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内涝进行预警;
(3)污染源快速溯源:发生污水溢流或水质异常时,利用智能算法辅助快速定位可能的污染源。
2. 供水系统
(1)水压与流量实时监测:让管理单位实时掌握供水管网的动态状态,保障供水压力均衡、防止管道爆裂;
(2)水质在线监测:对关键节点(如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的水质参数(余氯、浊度、pH等)进行实时监测,保障供水安全;
(3)智能定位漏损:通过智能算法分析流量、压力数据,快速精准定位管网漏点,降低无效水损失。
3. 燃气系统
(1)燃气泄漏自动感知:实时监测管网中、调压站、用户端等关键位置的甲烷气体浓度变化,第一时间发现泄漏隐患;
(2)压力与流量监测:实时监测燃气管网压力、流量,保障供气稳定与安全;
(3)泄漏风险主动预警:无论哪个节点发生燃气泄漏,系统会立即推送告警至应急系统,避免爆炸、火灾等次生灾害。
4. 供热系统
(1)温度与流量实时监测:对热源、换热站及供热管道的出水/回水温度、流量进行动态监测;
(2)远程调控与均衡:基于监测数据,帮助管理单位实现按需调配热量,优化管网水力平衡,提升供热效率;
(3)管网漏损与故障预警:监测压力异常、温度骤降等,及时发现并预警供热管网泄漏、设备故障等问题,保障供热连续性和安全性。
5. 综合管廊
(1)多管线集成监测:综合管廊内的多种管线(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信息统一接入平台,实现统一的监管;
(2)环境感知智能化:实现对综合管廊内温湿度、有害气体(甲烷、硫化氢等)、氧气含量、水位、烟雾等环境因素的自动感知;
(3)运维风险预警可视化:直观展示综合管廊内结构沉降、裂缝、渗漏水或管线存在的故障点,实现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的维护。
6. 桥梁与隧道
(1)结构健康监测:通过传感器监测桥梁和隧道的形变、沉降、振动等关键指标,实时掌握桥梁与隧道结构运行状态;
(2)异常预警机制:发现桥梁与隧道的裂缝、疲劳等结构问题时可实时、远程发出预警。
7. 房屋建筑
(1)结构健康与位移监测:对中高层、古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进行倾斜、振动、沉降等指标实时追踪;
(2)远程预警有保障:针对各类监测设备都设有预警模型,兼顾任何危险可以第一时间被发现。
8. 河湖水体
(1)水质动态监测与污染溯源:实时监测pH值、溶解氧、COD、氨氮、藻密度等指标变化并辅助定位污染源;
(2)水位水量调控智能化:监管部门可以结合气象预报和上下游水位监测数据,合理调度闸坝进行泄洪与蓄水;
(3)生态风险实时预警:当河湖水体发生藻类暴发、水体黑臭、有毒物质超标等问题,系统可主动推送预警告警信息,辅助巡检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源头并进行整治。
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直观呈现运行数据与风险态势,辅助决策者及时处置并形成从感知—分析—预警—应急—反馈的全链路覆盖。
相关阅读:
《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政策解读
智慧水利:“十五五”阶段可能会有哪些智慧水利业务
我国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什么是房屋结构监测系统?房屋结构监测需要用到哪些设备?
智能压力监测仪在供水管网爆管预警中的应用
智慧排水管网监测系统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