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桥梁作为关键节点,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路网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我国公路桥梁数量已超过100万座,其中不少桥梁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安全运行压力日益加大。

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其结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条线路的畅通。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难以及时发现问题等局限性,特别是在特大桥梁、老旧桥梁和交通繁忙路段桥梁的安全监测方面,迫切需要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解决方案。
现代化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起全方位、全时段的立体化监测网络,实现了从"被动检修"向"主动预防"的根本性转变,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一、桥梁需要监测哪些指标
结构变形监测:实时监测桥梁挠度、位移等关键参数,掌握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
振动特性监测:通过监测桥梁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分析结构动力特性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荷载响应监测:实时监测车辆荷载及其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为桥梁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环境因素监测:监测温度、湿度、风力等环境参数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分析环境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材料性能监测:监测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材料性能退化情况,评估结构耐久性状态。
基础稳定性监测:监测桥梁基础沉降、倾斜等变化,确保基础稳定性。

二、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作用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是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综合性解决方案,24 小时守护着桥梁的安全。
实时监测,精准预警:通过在桥梁关键部位,如桥墩、桥台、主梁、拉索等,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桥梁的应力、应变、位移、振动、温度等数据。这些传感器就像桥梁的
“神经末梢”,能够敏锐地感知桥梁结构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一旦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通过短信、邮件、APP
推送等多种方式发出预警,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全面评估,科学决策:基于长期积累的监测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桥梁的结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系统能够准确判断桥梁的病害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为桥梁的养护、维修和加固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桥梁结构的数字孪生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桥梁的受力情况,预测桥梁的剩余使用寿命,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养护计划和维修方案。
多源数据融合,提升监测精度:桥梁安全监测系统不仅仅依赖单一类型的传感器数据,而是将多种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分析。例如,结合位移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的数据,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桥梁的受力状态和结构响应。同时,系统还可以接入气象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外部信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桥梁安全的影响。
高效运维,降低成本:借助桥梁安全监测系统,运维人员可以远程实时掌握桥梁的运行状况,减少不必要的现场巡检次数,提高运维效率。当系统发出预警时,运维人员能够迅速定位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检查和维修,避免盲目排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长期来看,通过提前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有效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降低桥梁全生命周期的维护成本。
桥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安全出行。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桥梁健康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关阅读: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实时感知:让供水管网“脉搏”清晰可见
守护城市“燃气生命线”:科技如何让燃气泄漏无处遁形?
城市更新中,如何为老旧小区筑牢房屋安全防线?
中国建设报:推进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
泽众城市智能科技中标枞阳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项目
英媒感叹中国建成世界第一高桥,桥梁安全如何保障